1850再造中华_第467章 穿甲弹、轻武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467章 穿甲弹、轻武器 (第5/6页)

1861年。1874年,淮军便引进了加特林机枪,称之为“格林快炮”。甲午战争中,淮军将之用于平壤防卫,给日寇以大量杀伤。

    但在历史上,加特林机枪射速太高,枪管材料不过关,未能大规模应用。直至近代以后,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,加特林机枪才开始枯木逢春,重新在美军中大量装备。

    尽管这样,枪炮厂还是研制出来的加特林式机枪仍不过关,子弹卡壳率太高。这种机枪需要射手摇动摇把,带动枪管转换,对射手要求极高。射手过快或过慢摇动摇把,都容易引起子弹卡壳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,不管是工厂里的技术人员,还是军工司的官员,普遍并不看好这种机枪,对开发这种多管机枪并不积极。

    6雨晨便说:“陛下,这种机枪假若能够研制成功,消耗子弹太过惊人。以1852式步枪为例,其枪管寿命大约为5000发子弹,熟练射手每分钟可击发10发子弹。

    “以最极端的情况看,该步枪枪管可使用500分钟。以当前战争烈度来看,1支1852式步枪的枪管,使用1年是足够的。

    “若换了机枪,以水冷式机枪为例,就算其枪管寿命达到可发射10000发子弹,采用低射速每分钟打100发子弹,枪管只有100分钟的寿命。

    “按照用途来看,机枪必将用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。我估计,战事紧急时,不到1个月,枪管就要报废了。而且,机枪射速太高,射手在战场上面临汹涌而至的敌人,心理高度紧张,根本就来不及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